close

 精準預測-書籍        

書名:精準預測   作者:奈特.席佛 Nate Silver  書版社:三采

 

2008年的金融海嘯事實上是可以預料到的,雖然準確發生的時間無法預測,但肯定會發生,而市場上備受投資人信任的機構卻聯合起來演出ㄧ場騙局,因為實在太好賺,不想按下停止鍵。

事情的開端來自於房利美(Fannie Mae)與房地美(Freddie Mac),這兩家公司皆為美國政府贊助企業(也就是有政府撐腰的公司),他們的業務是收購房屋抵押貸款再將之包裝成債券或證券的形式向投資人發行,但這在當初是一種非常新穎的金融商品,新穎到美國的評等機構事實上也不知道如何給予評等,但標準普爾公司、穆迪公司、惠譽信用評等公司依然套用沒有經過假設驗證的評等公式套用在這些新穎的金融商品上,給予AAA的評等(2011年美國債券被降為AA+),換句話就是向投資人說這些金融商品非常的安全違約率非常低。有了在金融市場上備受投資人信任的評等機構的保證這些金融商品更好賣了,而且大家都很高興,投資人以為買到低風險高利潤的產品、房地美與房利美繼續收購抵押貸款包裝賣出賺起利潤、評等公司又有更多評等業務可以創造利潤,但故事還沒結束。

 

當時由於美國的房屋放貸過於寬鬆,一些收入不佳在未來很難償還房屋貸款的人也能獲得抵押貸款買到房子,美國的房市上漲可以分成兩個期間一個為1940~1960年代,在戰後的年代美國人有著大量的存款進入美國繁榮的年代,人們開始購置房屋,自有住宅的比率從44%上升至62%,帶動了房市的價格成長,但2000年時的房市上漲卻是炒作導致,自有住宅率並沒有大幅的提升,代表價格的上漲只是來自不斷的轉手墊高價格,而且接手的消費者信用是愈來愈差,於是漸漸地有人開始還不出貸款,這裡牽扯出一個問題,誰可以最早知道這些人還不出貸款?答案是這些評等機構,這些評等機構會定期收到抵押貸款償還的狀況,所以當評等機構發現償還的狀況愈來愈差時,他們就應該要承認自己當初的評等有錯,預測失誤了,但它們繼續漠視這個問題不降評等,直到事情連鎖爆發造成金融海嘯的2008年,仍然當自己也是被欺騙的受害者,但事情上它們早開提醒投資人這項金融商品並沒有一開始想像的安全,這些評等機構安然無恙2010年穆迪公司的還有25%的高利潤。

 

而評等機構在這項金融商品的預測上到底犯了什麼錯誤?

第一,它們漠視不確定性,造成風險的錯估。

不確定性和風險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不確定性是不知道到底會發生哪些狀況以至於無法評估事情發生的機率,所以不確定性越高造成的潛在風險也越高,而風險是我們已經了解事情發生的機率到底是多少,例如如果我知道發生A事件,則我的投資組合會造成損失,而A事件發生的機率經過計算是10%,那麼風險這就這10%,但如果事情上我對A事件有很多不確定性,事情上我們預估的10%就是錯誤,而實際數值應該是更高才對。評等機構當時預測AAA評等的抵押債券違約率為0.12%,但事後計算的實際值卻是28%,相差了兩百多倍,導致投資人持有大量的高風險債券,卻以為是低風險的債券。

但除了評等機構還有美國國會和大型金融加速了這個金融海嘯的發生,大型金融機構高槓桿的操作金融商品,雷曼兄弟倒閉時的槓桿是33比1,其它大型金融機構平均約也有30比1左右,換句話就是只要他們持有的投資組合價格下降3%~4%它們的資產就會變成負值,造成倒閉(有做期貨的人應該了解是什麼意思),而金融機構的倒閉將會牽扯非常多與它們有關係的投資人和公司造成連鎖效應,所以美國才會出手拯救美國國際集團(AIG),但他們選擇不救雷曼至今還不知道原因。

另外就是美國國會在2008年二月通過一條法案提高房利美和房貸美的放款額度,也加速的金融海嘯的發生。

所以2008年的金融海嘯可以說是美國的政府、評價公司、金融機構聯手促成的ㄧ場悲劇,而導致美國目前依然處於高失業率的狀態。

arrow
arrow

    Jump 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